2011.09.07 02:48 am
|
國際會計準則(IFRS)衝擊預售屋市場,營建業者明年認列營收方式,將不能「蓋多少、認多少。」除非預售屋客製化、買方全部參與設計,否則一律改為全部完工交屋後才能認列,財報波動大。
台灣房屋銷售以預售屋為大宗,推案量大的建商,每年有一到二處建案完工,雖年報仍有收入表現,但月、季報將大幅波動。推案量少者,「每年度小月,忽然三年度大月。」營建業財報彷彿洗三溫暖。
預售屋通常是建商設計格局和坪數、挑選建材,有興趣消費者簽約付訂後,獲得預售屋的所有權。建造過程中,消費者沒有修改預售屋設計的權利,建商不可能為每一個買屋者「量身訂製」一戶預售屋。
根據IFRS公報與解釋令,預售屋型態其實是一種「標準化商品」,與在一般商店就可買到的包裝飲料、電器沒有差別。唯一差異,就是建商蓋預售屋須花二到三年時間才能完工,商品「製程期間」較長。
因此,IFRS時代,建商不能再採非現金基礎模式的「完工比例法」,邊蓋邊按工程進度認列應收帳款,除非是預售屋客製化,建商讓買方全部參與設計;否則未來只能採「全部完工法」,在完工、交屋時一次認列全部收入。建商每月、每季財報的收入,將差異很大。
會計師表示,建商過去拚推案量,未來則是要控制每年的「結案量」,透過案量管制,讓年度財報收入水位,能維持一定金額。
建商也可在財報附註中,揭露公司目前正在進行什麼工程、多少案量、預計結案時間、未來投資規劃等營運資訊,給投資人信心。
會計師指出,投資人看營建股財報,不能只看月季報,更要重視年報的比較。投資人也要翻到後面附註,掌握建商推案程度,發現該建商未來可能有的收入數字。
會計師說,IFRS雖使營建業者的財報數字震盪,但業者的收入總數完全沒有改變,只是收入認列早晚問題,投資人應瞭解其中差異,才不會被表面收入數字牽著鼻子走。
圖/經濟日報提供 |
預售屋通常是建商設計格局和坪數、挑選建材,有興趣消費者簽約付訂後,獲得預售屋的所有權。建造過程中,消費者沒有修改預售屋設計的權利,建商不可能為每一個買屋者「量身訂製」一戶預售屋。
根據IFRS公報與解釋令,預售屋型態其實是一種「標準化商品」,與在一般商店就可買到的包裝飲料、電器沒有差別。唯一差異,就是建商蓋預售屋須花二到三年時間才能完工,商品「製程期間」較長。
因此,IFRS時代,建商不能再採非現金基礎模式的「完工比例法」,邊蓋邊按工程進度認列應收帳款,除非是預售屋客製化,建商讓買方全部參與設計;否則未來只能採「全部完工法」,在完工、交屋時一次認列全部收入。建商每月、每季財報的收入,將差異很大。
會計師表示,建商過去拚推案量,未來則是要控制每年的「結案量」,透過案量管制,讓年度財報收入水位,能維持一定金額。
建商也可在財報附註中,揭露公司目前正在進行什麼工程、多少案量、預計結案時間、未來投資規劃等營運資訊,給投資人信心。
會計師指出,投資人看營建股財報,不能只看月季報,更要重視年報的比較。投資人也要翻到後面附註,掌握建商推案程度,發現該建商未來可能有的收入數字。
會計師說,IFRS雖使營建業者的財報數字震盪,但業者的收入總數完全沒有改變,只是收入認列早晚問題,投資人應瞭解其中差異,才不會被表面收入數字牽著鼻子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