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應後ECFA時代,財政部已經提出十項將與大陸合作的關務措施,即日起將推動包括成立兩岸沿海大保稅區、相互承認優質企業以及洽簽兩岸關務互助協議,打造兩岸貿易往來無障礙通關環境,達到人貨暢流的目的。
立法院上周三讀通過我國對大陸開放的267項貨品海關進口稅則修正案。財政部並已與陸方協商完成臨時原產地規則及原產地關務行政程序,促進便捷通關,並防止兩岸以外的其他國家產品有矇混適用優惠關稅的投機情事。
財部關政司司長王亮昨(23)日指出,為促進兩岸貿易交流,財政部將配合業者需求,規劃十項因應ECFA的創新服務,以建構安全、便捷、綠能的通關環境。
十項創新服務立即可執行事項,包括製作早收清單貨品稅則號別對照表,協助業者稅則預審,以確認其貨品是否屬於早清單貨品項目,方便業者預估貨物成本,以及建立早收貨物通關爭端解決機制等。
王亮指出,兩岸往來貿易量極大,ECFA簽署後,兩岸自明年起到102年止三年內,將早收清單中的806項農漁產品及工業產品關稅調降至零,為縮短海關查核作業,加速貨物提領,財政部將實施兩岸貿易無紙化作業,包括原產地證明書、空運艙單、提單等,將與陸方合作採取兩岸通關貿易文件電子化交換,降低相同資料欄位重複填寫,保障資料的正確性及真實性。
財政部並將與中國大陸沿海保稅區展開合作,王亮表示,兩岸保稅區存有許多不同管理規定及海關監管作業流程,為利業者掌握兩岸簽訂ECFA契機,以及兩岸發展港口物流的區位優勢,便捷兩岸物流貿易,建立兩岸保稅區關務連結合作的大保稅區,結合相互承認措施的推動,將有助台灣企業運用大陸廣大內陸市場,發展兩岸物流。
王亮指出,未來也將與對岸簽署兩岸關務互助協議,推動關務風險管理合作,建構便捷及安全的通關環境,共同篩選高危險群的人與貨,降低對旅客的不必要干擾與貨物的查驗比率。